飘天中文网 > 朕是大明造物主 > 第367章向北……继续向北

第367章向北……继续向北

作者:蚂蚁要上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飘天中文网 www.ptzw.net,最快更新朕是大明造物主 !

    第367章向北……继续向北

    郑成功等的是什么?

    就是水师准备的物资。

    这其中包括3千匹战马和干粮,以及清军的军服。

    这一次,郑成功准备让明军穿上清军的服装,从旅顺出发,偷袭沈阳。也就是大清的盛京,在这里,他要烧了清廷的祖坟。

    你抓走了我爹,我就烧了你的祖坟。

    之所以选在这个季节,最主要的原因是时间上赶上了,而且这个季节不仅明军没有进攻,同样清军也是懈怠的。

    谁不想在这个季节猫冬呢?

    郑成功率领1千兵士,化装成清军,从旅顺登陆,一路奔袭,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沈阳城下,进行一次偷袭,成功几率是很大的!

    半个月后,所有物资准备完毕,郑成功这才率人登船向旅顺出发。

    在海上漂了一天后,郑成功的大军来到旅顺。此时的清军主力都在关内,旅顺已经没有清军驻守。

    郑成功率人在一处小的港湾登陆,大明的水师又回到离旅顺不远的小岛上。

    而郑成功等人全部穿上清军的服装,每人都骑着3匹马,开始向沈阳方向出发。

    不一会,3千匹战马就消失在白山黑水之间。

    向北……继续向北!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…

    南京!

    经过几个月的搬迁,大明都城已经搬到了南京。

    而大明的工厂,朱由榔并没有全部搬迁过来,他只将兵器局搬迁过来。

    至于牙膏、香皂、玻璃厂等,继续在广州制造,交给原来兵器局大使孙和鼎负责。

    广州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都城,但是还是重要的区域城市,还是大明对南亚的重要口岸。

    这里需要长期经营。

    朱由榔暗自下定决心,以后还要每年到广州去住上2个月,这里的冬天简直是太迷人了!

    朱由榔将所有的兵器局工厂,搬迁到广州。而其他的民用工厂,尤其是织布厂,准备在松江县另起炉灶。

    这里就是日后的上海,地理位置太好了,只要给它一点机会,它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。

    而且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,这里的优势会更加的明显。

    朱由榔准备好好经营一下上海!

    他让茶姑在松江县主持民用工厂的建设。

    此时,台湾也传来好消息,经过一年的垦荒,现在台湾出现大丰收。

    仅仅是稻米就征收40万担,小麦也有10万担!

    这可是台湾只有30万百姓和10万八旗奴才的情况下,若是大明这边第一年开垦的情况下,以后随着人员的增加,一年还能产出2到3季的粮食,台湾将会成为大明的粮仓,完全能够克服过这小冰河天气。

    朱由榔这几个月,不仅是忙于都城的搬迁,也开始在认真的经营南京。

    现在的江苏和安徽还是一个省……南直隶。

    仅仅南直隶一个省的财税,就占到大明的三分之一,其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而实际上,南直隶的税收潜力,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

    由于东林党的关系,商税一直没有征收,大明的盐税也每年只有200到300万两。

    但大明的盐税,至少能产出1千万两。这其中至少700万两被各级官员贪墨了!

    随着东林党的倒台,现在朱由榔在朝廷上,已经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。

    而且,由于清军南下,盐商都作为墙头草,投靠了清军。所以朱由榔能够堂而皇之地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抄没,将征收盐税的官员全部换掉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盐税就开始颗粒归公。

    顿时,大明的税收开始丰满起来,即使是没有朱由榔工厂的补贴,现在大明的国库也能够应付各级官员的工资。

    而在这几个月的过程中,明军虽然没有大的行动,也收复了凤阳,长江以北在淮河一线与清军对峙。

    在河南和山东是正绿旗的吴三桂。他并没有选择与明军硬扛,而是让出淮河以北,在山东与河南布置防线。

    明军的另一个行动就是进军四川。

    进军四川是分两路进行的,一路是镇西军的李定国。渡过金沙江,从云贵进入四川。

    另一路是文安之,做为一员老将,他一点都不服老,亲自率兵从武汉取重庆,然后与鳌拜在四川决战。

    由于鳌拜、多铎和张献忠连续几年的折腾,现在四川已经被打成一片白地,很多地方千里无人烟。

    别说是收税,就是征收大军的粮食都很困难。

    对大清来说食之无味!

    鳌拜在四川留守也是勉力支撑。

    现在明军分兵两路进入四川,鳌拜立即让出成都,开始北逃,最终回到西安。

    没办法,现在清军只能战略性收缩。大清这一年的损失太大了,已经不能全力与明军对军。

    收复四川后,文安之被朱由榔任命为川陕总督,而在四川需要做的最紧要的事,就是恢复耕种、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原来四川很多人没地,吃不饱穿不暖,现在呢?

    人死得太多了,地已经足够了,就是没有人耕种。所以人还是没吃的。

    剩下的人,并不是游手好闲,只是连种子都没有,怎么种地呢?

    再说,到处兵荒马乱的,自己好不容易开垦一块地,正要收获,突然来了一队兵,将你的果实收走怎么办呢?

    所以,即使是有空地,但是由于战乱,百姓也无心耕种!

    现在,清军被赶走了,整个大明都安稳了,文安之开始组织人手,准备平整土地,准备来年,就恢复四川各地的耕种!

    他虽然年事已高,可却干劲十足。经常走访各处州府,忙得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至于耕种的内容,朱由榔早就给出了答案,就是玉米和番薯。

    这两样东西,刚传进大明,虽然好像并不受欢迎,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,那就是产量大。

    番薯亩产能达到几千斤,这是任何作物都达不到的。

    大面积种植玉米和番薯,起码能保证四川的民众不再挨饿,更能吸引湖南、湖北等地的百姓,有兴趣迁移过去,补足四川的人口。

    此时,吕大器领衔的内阁一点也没闲着。他们先是主导六部和官员的迁移。

    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,朱由榔说了一句话,迁都立即就进行。

    但真正运作下来,其实是很难的。一是保证迁都过程中,六部和内阁是顺利运行的,各种政务不能宕机。

    二就是组织钱粮。

    三军未动粮草先行,更何况是迁都?

    数万名官员,及其家属的安置,迁都到南京后府邸的选择,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消耗,都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吕大器等人几乎是耗尽了心思,才将都城从广州迁往南京。

    都城迁往南京,一切就结束了么?

    当然没有!

   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官员。

    今年年初,大明只有贵州、广西和湖南、广东的一部分,内阁管理的官员有限。

    但是9个月后呢?

    随着明军一次次的打胜仗,现在明军已经收复了,湖北、四川、云南,已经浙江、福建、南直隶和江西。

    整个长江以南,全部都是大明的土地。还重新设立了台湾和海南两个省。

    一个个捷报的传来是好事,但每一个都能吓得吕大器一哆嗦。

    怎么又打胜仗了?又收复一个省,这得派过去多少官啊!

    关键是现在大明最缺的就是官!

    其实,缺官是伪命题!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相信吕大器在南京的大街上大喊一声,谁想当官?我可以安排一下!

    估计吕大器家的门槛当天晚上就会被人给踢破了!

    想当官的人太多了,连圣人都说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。为何要读书啊,就是要当官!

    这个问题,后世都没有给解决,何况是当下!

    但,

    大明缺的是好官,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官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说,大明死于意外。这个意外包括天灾……小冰河天气,粮食连年欠收,导致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意外还包括崇祯自己作死,非要天子守国门。朱棣说出太子守国门,是告诉你在能守住的情况下守,而不是让你去送死!

    自己送死也就算了,让太子去南京啊!

    这哥们意气用事,将大明给玩废了!

    但是,大明亡了,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不是意外,而是人祸。

    各级官员胡作非为,有吃小孩子脑子的,有公开通敌的,有痴迷女色的,更是大面积贪赃枉法、兼并土地。

    正是他们的胡作非为,才让大明最终覆灭!

    现在大明刚有起色,绝不允许这样的坏官,再次横行起来。

    所以,内阁目前最大的问题,就是选派出合适的好官,去各地任职。

    怎么选呢?

    忠义之士,大多数在南京和北京破城的时候,跟随大明殉葬了。有的是受不了大清的统治自杀了,有的是拿起武器,战死沙场。

    而活下来的,就是“水太凉”、侯方域这样的人,敢用么?

    为这事,吕大器、王应华等人是费劲了脑筋,却还是一筹莫展。

    怎么选出这么多的能干官员呢?

    吕大器等人采取遍访名仕的办法,选拔出一些,但是相比于空缺人数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最终只能将这个问题,启奏给皇上,让朱由榔解决!

    所谓的战时内阁,所有的难题,当然最后由皇上解决,谁叫他是大明的造物主呢?

    此刻,朱由榔正看着奏章,巡抚缺了七个,知府缺了一百多,知县更是几百,这么多人怎么补齐呢?

    难啊!